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徵 (RDS)

呼吸窘迫綜合徵是早產兒常見的呼吸問題。它在嬰兒剛出生或出生後幾小時內出現。您的寶寶可能在新生兒重症監護室 (NICU) 或醫院的其他地方接受治療。

呼吸窘迫綜合徵的病因是什麼?

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徵是因為肺部尚未發育完全,無法產生一種叫做表面活性物質的物質。正常呼吸需要這種物質。當吸入新鮮空氣時,空氣會通過肺部的呼吸道進入小氣囊(肺泡)。氧氣從氣囊進入血液。然後廢氣被呼出。正常情況下,表面活性物質有助於肺泡在呼氣後保持展開。這樣,就能輕鬆吸入新鮮空氣。但是,如果肺部只含有少量或沒有表面活性物質,每次呼吸後氣囊都會塌陷。嬰兒必須非常費勁才能使肺泡重新張大。患有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嬰兒可能不夠強壯,無法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保持呼吸。

嬰兒頭部轉向一側,顯示氣道和肺部。氣道和正常肺泡特寫。氣道特寫和塌陷肺泡。
空氣通過氣道(肺部管道)進入肺泡(氣囊)。正常情況下,每次呼吸後肺泡都會保持開放。如果每次呼吸後肺泡塌陷,就會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徵 (RDS)。這意味著嬰兒必須更加努力地呼吸。

如何治療呼吸窘迫綜合徵?

治療方法取決於呼吸窘迫綜合徵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。其中可能包括:

  • 人工表面活性物質。 通常通過氣管插管 (ETT) 給予該物質。氣管插管是一根經嬰兒口腔或鼻腔進入氣管的管子。也可以透過微創技術(如在氣管中插入一根細導管)或其他途徑給予。可以間隔數小時給予多劑量的表面活性物質。

  • 不向肺提供空氣而是供氧。 通常使用鼻插管(固定在嬰兒鼻孔下的軟管)給氧。或者使用氧氣罩(可套在嬰兒頭部的透明塑膠盒)。這些設備無需將管子插入寶寶的呼吸道就能給寶寶提供氧氣。

  • 持續氣道正壓通氣 (CPAP)。 持續氣道正壓通氣機向嬰兒的氣道提供持續的氣流。這有助於防止肺泡塌陷。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可與補充氧氣一起使用,也可以單獨使用。

  • 呼吸機。 該機器接管部分或全部的呼吸工作。首先插入氣管插管。然後連接呼吸機,並使用呼吸機將空氣送入肺部幫助嬰兒呼吸。為了防止對肺部造成損傷,呼吸機使用最低的有效壓力將空氣充滿嬰兒的肺部。呼吸機會一直使用,直到嬰兒的肺部能夠產生表面活性物質,並且嬰兒足夠強壯,可以在沒有幫助的情況下呼吸。

長期影響有哪些?

對許多嬰兒來說,呼吸窘迫綜合徵不會造成長期影響。即使肺泡受損,嬰兒仍然能夠長出新的肺泡。如果出現併發症,可能包括:

  • 患哮喘的可能性增加

  • 對肺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加

  • 呼吸道感染的風險增加

  • 由於呼吸窘迫綜合徵或長期通氣造成肺損傷。有時會導致支氣管肺發育不良(持續性呼吸困難)。這可能需要長期用藥、補充氧氣或使用呼吸機提供持續支援。

© 2000-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, LLC. All rights reserved. This information is not intended as a substitute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care. Always follow you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's instructions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