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lated Reading
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-Z Listings

出院須知:更換週邊插入主靜脈導管敷料 (PICC)

你出院時身上帶有週邊插入主靜脈導管(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; PICC)。醫生從你胳膊上的靜脈處插入了一根細軟的導管。導管插入身體的部位覆蓋有敷料(繃帶),通常,敷料是用透明的塑料做的。這樣做能有助於免該部位受感染。為了預防感染,你需要保持敷料清潔和乾燥。只有在醫生告訴過你或你的看護人可以自己更換的時候,你才可以更換敷料。這份資料裡介紹了更換敷料的方法和步驟。你也要遵照醫生給你的任何具體指令去做。 

保持手的清潔衛生以預防感染

PICC可以把細菌引進身體。這能夠引起嚴重的有時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感染。為了預防感染,最主要的就是你、你的看護人或任何你周圍的人都要保持好做好手的清潔衛生。這就是說,要按照規定用肥皂和水洗手並且用酒精質的凝膠清潔手。在沒有採用這兩種之一的方式清潔手之前,絕不要觸摸PICC或敷料。

用肥皂和水洗手:

  • 用溫水淋濕手。(避免用燙水,經常用燙水洗手能刺激皮膚。)

  • 用足夠的肥皂,覆蓋住包括手指的整個手,包括手指。

  • 用力揉搓雙手,至少15秒鐘。一定要揉搓每隻手的手心和手背,一直到手腕、手指和手指甲、手指之間還有每個大拇指。

  • 用溫水沖淋雙手。

  • 用新的、沒用過的紙巾把手徹底擦乾。不要用毛巾或其它可重複使用的手巾,這些東西能夠藏匿細菌。

  • 用紙巾墊著關上水龍頭,然後扔掉紙巾。如果你在盥洗間,也要用紙巾墊著擰門把手。

如果身邉沒有肥皂和水:用酒精質的手凝膠清潔手。凝膠的酒精含量至少應該是60%。按照包裝上的規定使用。如果你對甚麼時候用手凝膠,或甚麼時候用肥皂和水清潔手更好有任何問題,你的醫療團隊能夠為你解答。

甚麼時候更換敷料

  • 如果你用的是紗布敷料,每7天更換一次。(如果有具體指令,可以更頻繁更換)

  • 如果你用的是紗布敷料,每2天更換一次。這包括透明敷料下層有紗布敷料。

  • 如果敷料被弄髒、鬆開、被弄濕,要立即更換。儘快把這一情況報告給你的醫生或護士。

更換敷料的時候避免感染

因為PICC提供了一個直接進入血流的途徑,所以在更換敷料的時候後感染的機率很高。不要觸摸導管進入身體的部位。對保持工作區和用品的清潔衛生要格外小心。按照這份說明上的方法去做,對你會有所幫助。要記住,有些用品是在無菌包裝裡。更換敷料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這些用品的無菌材料狀態。

更換敷料的用品

以下是一般用品的列表。你的醫療團隊將給你一份你具體要使用的用品和品牌的列表。他們也可能給你一個套件,裡面裝有你所需要的所有用品。你的用品可能包括;

  • 紗布敷料

  • 透明敷料

  • 扛菌海綿環墊 (例如BioPatch)

  • 用於清潔皮膚和導管伸出部位周圍的殺菌用品(例如:洗必泰加酒精chlorhexidine plus alcohol)

  • 無菌手套

  • 非無菌手套和口罩

  • 醫用膠帶、膠條或一個固定裝置(例如:STATLOCK)

開始之前,復習一遍以下操作步驟,要確實弄懂。操作之前,如果對該做甚麼或怎樣使用用品還有不明白的地方,要向你的醫療團隊的人詢問。

注釋:因為PICC是在你的胳膊上,所以你只能用一隻手臂來更換敷料。這使得自己更換敷料很困難。請一位能幫忙的人幫你換敷料。

第一步:洗手

用肥皂和水洗手。用前面講述過的方法。

第二步:準備工作區

  • 選一處表面平整堅實的地方,這樣你可以很容易地把用品分散開,例如書桌或桌子。不要在盥洗室操作,那裡細菌太多。

  • 讓孩子和寵物離開這個房間,一直到你換完敷料。

  • 用肥皂和水擦乾淨那些可以用水洗的地方。用一塊乾淨的沒用過的紙巾擦乾。然後扔掉紙巾。

  • 在工作區上舖上乾淨、沒用過的紙巾。用足夠的紙巾覆蓋上工作區。

如果你需要咳嗽或打噴嚏,離開工作區。

第三步:安放用品

  • 在安放用品到工作區之前,用肥皂和水洗手或者手凝膠清潔手。

  • 洗完手後,只可以摸用品。如果摸了其它東西,例如家具或你的衣服,你要再洗一次手。這是預防感染的非常重要的一環。

  • 將用品放到乾淨和乾的工作區上。按你使用的順序安放用品。

  • 如果你用的是有無菌換盤的套件,揭開套件塑料罩。只揭開罩,不要打開換盤。留著塑料罩,來包裹換下來的敷料。

第四步:取下舊敷料

  • 戴上乾淨的手套和口罩。任何幫你换敷料的人都要這樣做。(在做這一步時,先不要帶無菌手套。無菌手套是在第五步時用)

  • 輕輕揭起舊敷料的邊緣。小心順導管部位的方向揭開敷料。在揭的同時,捏住導管的頭,這樣導管就不會被從身體裡揪出來。

  • 如果那有固定裝置,按護士教給你的方法,小心地取下來。

  • 檢查插導管的部位有沒有感染的跡象,例如,紅腫、有滲出液或有難聞氣味。如果發現任何跡象,换完敷料,打電話告訴你的醫療團隊。

  • 把取下來的敷料用塑料布包起來(如有的話),放到一邊。

第五步:準備無菌用品

  • 摘下手套,然後用手凝膠清潔手。這時你的口罩還應該帶著。

  • 按照包裝上的說明或醫護人員給你的指示打開無菌用品,例如透明敷料和無菌手套。

  • 按照包裝上的說明或醫護人員給你演示的方法,帶上無菌手套。

第六步:清理導管部位

  • 如果敷料下面的皮膚上有乾血或許多滲出液,要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清理乾淨。

  • 用你的醫護人員推薦的無菌用品清潔導管伸出的部位。重要的是要嚴格按照包裝上的說明和你的醫護人員的指示去做。

第七步:敷上新的敷料

  • 如果你正在用固定裝置,按照醫護人員給你演示的方法安置好。如果有縫合線固定著PICC,跳過這裡(有任何縫合線鬆開,一定要報告給醫護人員)。

  • 如果你正在用紗布敷料,按照醫護人員給你演示的方法貼在導管伸出的部位上。

  • 如果你用扛菌海綿環墊,把它放在導管伸出部位的周圍,接觸皮膚的一面要放對。海綿環墊的縫要對準導管。

  • 把透明敷料敷在導管伸出的部位和繃帶或海綿環墊上(如果有的話)。先把上端放下。然後,撫平於下導管伸出皮膚的部位的敷料部份。敷料一定要覆蓋住整個導管。

  • 摘下並扔掉無菌手套和口罩。

  • 要按照醫護人員的指示,將導管末端用膠帶貼在皮膚上。

  • 扔掉用過的敷料和用品。

  • 洗手。

更换注射蓋

導管的注射蓋每3~7天需要更換一次。通常都是在換敷料的時候一起换。你的醫生或護士會給你指示。

甚麽時候給你的醫生打電話

如果發生下列任何情況,要立即給你的醫生打電話:

  • 肩膀、胸、後背、胳膊或腿疼痛

  • 體溫達到或超過100.4°F

  • 打寒顫

  • 插導管的部位有感染的跡象(疼痛、發紅、有滲出液、炙痛或刺痛)

  • 咳嗽、喘鳴或氣短

  • 心跳快或心跳不規則

  • 肌肉僵硬或活動不便

  • 導管部位以上的胳膊發緊

  • 導管發出潺潺的噪音

  • 導管脫出、斷裂、漏或有其它損壞
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 Eric Perez MD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 Tara Novick BSN MSN
Online Medical Reviewer: Tennille Dozier RN BSN RDMS
Date Last Reviewed: 8/1/2022
© 2000-2025 The StayWell Company, LLC. 保留所有权利。 此信息不能代替专业医疗护理。请始终遵循医护人员的指示。
Powered by Krames by WebMD Ignite
About StayWell | Terms of Use | Privacy Policy | Disclaimer